莲花中学>学子天地>读书沙龙读书沙龙

《我与好书有个约会》教师“品书”作品四

2015-03-12  
 

快还是慢

  ---读《孩子,你慢慢来》后感 

       杨灵芝

    这本书不仅适合已经做或将要做父母的人看,也适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看,它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你会被慢与爱的教育艺术所感染,学会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发挥孩子的天性,抛却功利心,培养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我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把整本书看完了,还重复浏览了一遍,一种温馨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心间。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

与龙先生一样,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与现实的矛盾,与家人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冲突,非常郁闷,也苦苦地挣扎,但是看完这本书,再细细品味书中龙先生与安安的种种,顿然感悟,能不能慢一点,慢慢来。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儿子怎么还不认识字,同学的儿子早早就识字了,都五岁了,我没有强制让儿子认知,也没有在日常中教他认字,我讲故事给他听的时候也没有要求他点着字读,只要他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复述出来就好了。所以儿子没有认字的概念,我以为他能掌握意思,很快就可以字与已能联系起来。可是我错了,我发现儿子不爱认字,我就在讲故事和他一起读绘本的时候,要求儿子一个字一个字点着读,他认识的说出来,不认识的,我来读。因为和原来的方式不一样了,儿子非常反感,甚至抗拒读。我很生气,我强制他必须按照我说的做。他更不能接受了。我们之间搞得很僵,一本贝贝熊讲下来要一个多小时,还剥夺了他看图的权利。我们俩都处于痛苦之中,我懊恼儿子为什么不识字,儿子不喜欢我强迫他认字而没有看图的时间,没有了昔日讲故事的快乐。挣扎了一段时间后,我又想起了安安,书上是这样写的,“《经济学人》周刊上有个统计数字让妈妈眼睛亮了一下。一年级学童每个星期要花多少时间在家庭作业上?美国:1.8小时,日本:3.7小时,中国台湾:8小时。”孩子的童年那么短暂,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写作业,现在就应该拿来玩。在玩中,孩子的创造、探索精神会被发掘出来,而且也能更快地学会分享、感恩。就像安安,他特别聪明,妈妈只教了他具体的“龙”长什么样子,他就能对着窗外马路上堵车的情景喊“龙”,他明白那是“车水马龙”;安安的爸爸讲德语,妈妈讲中文,爸爸妈妈之间将英文,但没有人教他英文,他听着听着居然也会了。

    儿子如安安一样聪明,而且他喜欢读书看图,在看图的时候,他可以自己充满想象,不需要拘泥于内容。加之回想起自己看图说话的能力超低,那还不是总是读文字,少读图的原因吗?于是我们又回到我讲文字,儿子看图的讲故事方式。儿子又开始那些故事书嚷着要我给他讲,而不是我让他看书,他就磨磨蹭蹭,故意听不见的样子。我们俩又开心地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光。

每每我总在催促儿子,儿子,快点起床,快点穿衣服,快点刷牙,快点吃饭,快点走……什么都是快,因为儿子跟不上我的节奏,我要上班还要做家务带孩子。但是没有想到儿子他有自己的节奏。我一直觉得拖着一个重重的行李在赶路,负担很重疲惫不堪。直到有一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跑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们!

    此刻,我突然觉得我要慢下来,尤其是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同时我也用它来诠释我在阅读完龙应台先生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和一个初中老师,在此刻读到这本书真是万分幸运。每一个故事,都似曾相识,那么亲切,全书以一个母亲温柔的语气,为我们讲述了一对母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似琐碎平常,然而却感人至深。每一个故事,说的只是日常的生活片段,透着的都是浓浓的母子情深。

    书的封面是一张安安踩落叶的照片,书中也不时会有安安的照片做插图,配上龙先生的文字,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跃然眼前,我们甚至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有因孩子的调皮生气抓狂的妈妈。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妈妈也不是完美的妈妈,可是他们彼此完全无条件接受对方,深爱对方,特别是妈妈,当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当安安与弗瑞第偷了东西,妈妈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爱引领着安安成长。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面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调皮。在我没有当妈妈之前,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学生只要有一点点犯错,我一定把他揪出来,或者打断上课的节奏,在全部面前说一下。自从当了妈妈后,每当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不着急,只是适当地用眼神示意一下,让他知道他有些开小差了,下课后再找他好好聊聊。因为我总在想,如果他是我儿子,我会怎么办?如果我儿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他遇到的老师怎么处理才不伤害他。现在的我与原来没有孩子的时候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是正常的,一样米养百样人。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想办法解决就好。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学生也会感受到的,他会同样的感情对待你。老师、妈妈们,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老师们,妈妈们,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唯恐浪费了光阴,给孩子发现自己性格和兴趣的时间,留白天地宽。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而是万米的长跑,无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

    我们一生何其短暂,总是来匆匆去匆匆,特别是童年的时光更是珍贵,作为母亲,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慢下自己的脚步,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等着孩子长大,耐心地陪他学会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纽扣,耐心地为他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慢一点,再慢一点,养育孩子,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有时候,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就如文中这样一个让人看过一遍就难以忘掉的镜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陪着你慢慢地、坚强地成长,即使我们的脚步像蜗牛一样缓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你会闻到鸟语花香,看到清风明月,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会一直耐心地陪着你!

返回